智慧农业
导读:全球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的土壤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如何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增加农业的产出,同时保持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共同应该思考的内容。人工智能是解决方法之一,在农业领域其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那么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有哪些应用呢?
1、智能识别系统
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可实现土壤探测、病虫害防护等功能。在土壤探测领域,通过类似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拍下土壤照片,通过电脑智能分析,确定土壤肥力,精准判断适宜栽种的农作物。在病虫害防护领域,将关于作物叶子的5万多张照片导入计算机,并运行相应的深度学习算法,就能够智能识别作物所患虫害。在产量预测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利用大量与农业相关的卫星图像数据,分析其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农作物的产量做出精准预测。
2、智能机器人
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与智能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可广泛应用于农业中的播种、耕作、采摘等场景,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农药和化肥消耗。在播种环节,可以通过探测装置获取土壤信息,然后通过算法得出最优化的播种密度并且自动播种。在耕作环节,利用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判断是否为杂草,或长势不好/间距不合适的作物,从而精准喷洒农药杀死杂草,或拔除长势不好或间距不合适的作物。在采摘环节,通过摄像装置获取果树的照片,用图片识别技术识别适合采摘的苹果,结合机器人的精确操控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果树和苹果的前提下实现一秒一个的采摘速度,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不同于工业自动化程度,我国农业自动化、规模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基础数据也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民的素质总体而言还不太高,这些都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在未来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特别是解决农业科技人员不足、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正让复杂的事情变得更简单,释放出巨大的产业能量,它们能够在解决吃饱的问题之上,更让我们吃的更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