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于中美,日本助力AI发展的“思”与“行”
导读:目前,在人工智能开发领域领跑世界的是美国和中国。美国拥有被称为“GAFA”的谷歌、苹果、Facebook和亚马逊等4大IT巨头,中国拥有百度、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等“BAT”,而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及制造工艺融合来挽回颓势的日本,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将如何发力呢?
日本AI发展现状:落后于中美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 的国际会议上,首度出现了“人工智能(AI)”一词。在日本的昭和时代,虽曾有过二次人工智能热潮,但是因为不符社会期待,最后无疾而终。在进入平成时代后,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开发问世,引爆了第三次热潮。2019 年 5 月,日本迈入了全新的“令和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AI人工智能成了掌握产业竞争的关键。
据日本经济新闻分析,2016年至2018年这3年期间,在公开的专利申请件数前50名企业当中,中国占了19家、美国占了12家,而日本则有11家。
风险投资对于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日本政府的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政府和企业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的总投资为16.3万亿日元(约合1500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12%。相比之下,美国在该方面的投资同期增长了两倍多,达到了6550亿美元。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特聘教授夏野刚认为“怯于冒险”是当前日本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做任何投入,更多会从短期回报来考量,同时,日本的风险投资从一般人到机构投资者看待问题都很保守。
日本还缺少刺激人工智能产业增长的社会环境。人工智能研发最终将走向产业化、商品化并深入民众生活。长期的物质充足与老龄化,让日本社会对新兴科技的接受力和认同感严重滞后与钝化,而个人消费多年疲软也无法提供有力的市场刺激。
此外,日本的大学也因在AI和数据科学教育方面做得不够而受到抨击。日本工业部估计,在2018年,日本缺少22万名IT员工。到2030年,这个缺口可能会增加到79万人。
在面对投入国家资源,强化智能财产权战略的中国,或是 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 这类拥有庞大资本及数据的美国企业,日本在AI方面投入与成效显然是落后的。
AI人才稀缺,日本的应对措施
随着物联网(IoT)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利用,需要AI的业务从IT行业扩大至各种领域。除了高端专业技术人员之外,今后如果没有广泛的人才掌握AI基础知识,日本将难以推进有竞争力的产品开发和业务拓展。
然而,日本大学和企业的人才栽培跟不上AI迅速的实用化速度。日本大学的AI教育规模仍然很小。据日本政府的调查,每年完成AI相关硕士课程的人才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11所大学不到900人。在日本全国也仅为2800人左右。对普通学生的教育更加迟缓,日本经济产业部估算称,具备AI等IT知识的人才在日本产业界到2020年底缺乏约30万人。
为了解决日本的AI人才短缺问题,日本政府制定的“AI战略”全貌已经出炉,提出了到2025年每年培养25万AI人才的目标。索尼、大金等日本科技巨头正在通过提高精通AI的员工薪酬,增加对国外AI人才的招聘与企业员工的内部培训等方式解决AI人才稀缺的问题。
1、每年培养25万名AI人才
目前,日本四年制大学的各年级在校生约有60万名。日本政府计划每年培养25万名AI相关人才,其中包括理工系、保健系学生18万名,人文系占比约为15%,即7万名。
根据该项政策,今后AI相关课程将成为日本所有大学的必修课。大学生至少应该掌握编程结构,理解AI相关逻辑。并将其中的25万名培养成为具备专业知识的“AI人才”。他们将接受针对教育,系统地掌握AI的核心——“深度学习”和“算法”并加以运用。
大学教育课程也将围绕AI进行重新编排。政府计划让学生学习到“AI与经济学”、“数据科学与心理学”等,跨越文理科界限的科目。
此外,日本政府还将促进社会人的重新学习。到2022年在大学设置专门课程,由政府提供部分费用。目标是每年教育2000人,力争使学习者掌握利用AI所需的深度学习等知识。
日本政府要求大学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反映在课程设置中,要求企业通过实习等加大吸收具备AI技能的学生。如果企业能够为具备AI技能的学生提供较高待遇,将有利于推动大学更加积极地实施有关课程教育。
2、提高薪酬,招聘国外AI人才
日本公立函馆未来大学的副校长、AI专家松原(Hitoshi Matsubara)表示,日本需要加大投资,使IT工作更具吸引力,并摆脱大多数同龄员工应该受到平等对待的心态。
“在日本,IT工作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的,工资很低,而且员工经常工作到深夜。如果他们的薪酬和回报与美国和中国一样高,那么信息科学将在学生中变得更受欢迎。”他说。
今年,索尼开始为精通AI等领域的研究生提供高达730万日元的起薪,而其标准起薪为600万日元。东芝还对其薪酬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允许向具有AI和物联网专业知识的人提供更高的薪酬。
同时,索尼也在扩大自己的招聘网络,它最青睐的招聘场所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清华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索尼人力资源部门经理Kazunari Ikeyama表示:“招聘IT人才的竞争——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职场中人还是外籍员工——都变得越来越激烈。我们正在扩大我们的招聘范围,不仅在日本招聘人才,而且开始面向全球进行招聘。”
聊天应用运营商Line也将顶尖毕业生的年薪提高至800万日元,而低技能工程师的年薪为550万日元。该公司追求多元化发展,开始涉足金融科技和AI。它还大量招聘外国工程师,在其位于日本的670名工程师中,外国工程师占到了37%。
3、员工内部培训,提高AI专业知识
不同于索尼的应对方法,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商、市值370亿美元的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则通过对新毕业生和现有员工进行内部培训来获取AI专业知识。
它的目标是到2022年让1000名员工精通AI。大金工业说这是日本公司推出的最雄心勃勃的专门AI培训项目之一。
“我们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在AI和数据分析的市场需求很大的时候,我们没有精通信息技术的专家。”大金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Yuji Yoneda说。
大金工业认为AI对于其未来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大金工业计划对使用AI驱动的空调采取订阅服务,让其自动调节温度和空气质量,以提高工厂和家庭的使用效率。
他说:“正如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广出行即服务的概念一样,我们将通过提供各种与空气有关的服务来推广空气即服务的概念。”
在为期两年的培训计划中,新员工接受的培训最多。去年录用的第一批100名毕业生参加了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的教授的培训课程,为期约6个月,他们的剩余时间则花在了数据分析和小组合作上。今年,他们被分配到各个部门进行岗位AI培训。
日本AI专业就业方向与院校推荐
AI专业在日本叫做“知能ロボット”,通常属于情报工学方向,偏应用型,在AI机器人的制造和运用领域有较多应用。因此,其就业方向主要为:
1. 技术工程师、技术主管;
2. 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和软件设计;
3. 机器人操作员、机器人编程工程师;
4. 机械电子工程师;
下面小编整理了可以学习“知能ロボット”的日本大学,可作为大家留学时的参考。
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是日本排名第一位的国立大学。东京大学提供信息理工学系研究科硕博士学位,内置智能机械信息学、机器学习专业。
2011年起,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富士通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发起AI项目,以挑战东京大学入学考试难度为目标,意在通过整合最先进的AI技术,检验AI可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是日本排名第二位的国立大学,其最先进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使学生和研究人员能够掌握对学术发展至关重要的实践经验。
本田旗下研发子公司Honda Research Institute Japan Co., Ltd.与京都大学学院信息学研究科联合组建了项目团队,将专门致力于推动AI研发进程,并于2017年4月启动了全新的合作研发项目。近日,日本京都大学和约70家制药及IT相关企业联合组成研究机构,计划开发专门用于研发新药的AI,以大幅降低药品研发成本。
东京工业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的实用科学和工程教育一直为人熟知。研究机构,如ELSI,会将研究结果与专业课程结合,学生作为实验室成员,与世界顶尖的研究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学生在研究所的实际操作也会体现在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
东京工业大学在各级提供英文全面学位课程。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计划(GSEP)是一个跨学科的工程学士学位课程,而国际研究生课程(IGP)则满足希望在日本获得更先进的科学或工程学位的学生,提供各种奖学金。
2016年,由东京工业大学、日本公立函馆未来大学、名古屋大学等组成的团队,围绕利用AI进行小说创作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并在东京召开了报告会,宣布由AI“以自己的兴趣写小说”为内容所写的科幻小说通过了“星新-文学奖”初选。
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在AI方面的实力非常雄厚。著名的AI科学家石黑浩担任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在2014年5月5日,大阪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研制出一款智能机器人,该机器人外形极其逼真,能够完成点头、眨眼等动作,并可以进行简单的交谈;2017年,又研发新一代智能美女网红机器人Androidol,可进行直播。
2016年,大阪大学开发出一款可以提前数小时预知泥石流的AI程序,可以通过降水量预报,对土壤中水分含量进行预测,判断当地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危险性,如有可能达到临界点,即可提前数小时通知当地居民避难。2017年6月,日本大金工业公司与大阪大学宣布,将开展合作把AI等信息科学尖端研究应用于空调技术革新。
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学在AI、机器人领域有着很高的科研水平,早在1964年早稻田大学就开始了机器人制造和使用的研究。早稻田大学对较多种类的机器人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加藤一郎教授创立的加藤实验室对于两足机器人的研究更是对机器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73年,WABOT1号机器人,于“早大”有关研究室的协作下完成。该机器人身高约2米,体重160公斤。有两只手,两条腿,在胸部有2个眼睛、耳朵和嘴巴。全身共有26个关节,手上还装有触觉传感器。
2009年6月23日,早稻田大学推出了一款情感丰富的机器人——KOBIAN。据称,该款机器人是世界上首款能够同时利用表情和动作与人进行全面的情绪互动的机器人。
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IEEE Fellow、早稻田大学创新研究院院长Shigeki Sugano发表了《机器人领域中智能和机械设计的关系》的主题演讲,分享如何用机械设计实现机器智能。
庆应义塾大学
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基本理念关键词是:创发。创发一词来源于日语,是人工生命和AI领域的重要概念。创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而可培养学生的尖端领域精神,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力,培育高科技人才。
2012年,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PYGMY机器人戒指,打破了人与机器甚至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新领域,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并加强互动。
九州大学
九州大学实行AI+大数据的数字教育革命,所有学生都要带个人电脑上课,教师和学生利用大数据和AI进行教学活动。
九州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于2017年10月借助富士通新超级计算机,加强AI领域研究。该系统由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东京理工大学、名古屋大学 、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和九州大学的超级计算机设备组成,以东京大学的信息技术中心为核心。
东北大学
2015年,日本IBM和东京大学携手合作,利用AI开发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技术。前不久,来自日本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乌贝兰迪亚联邦大学的Diego Felipe Paez Granados, Breno A. Yamamoto, Hiroko Kamide, Jun Kinugawa,和Kazuhiro Kosuge设计了一位机器人舞蹈老师,结合认知和物理人机交互技术,以支持特殊技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