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电话

    • 027-85768480
    • 服务时间

    • 24小时全天在线咨询
    • 扫码咨询微信客服

企业对AI认知贫乏,最容易踩到这“三大雷区”!

官网首页    资讯动态    行业资讯    企业对AI认知贫乏,最容易踩到这“三大雷区”!

导读: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但企业家的错误认知,正让日本企业面临AI泡沫化。日本专家指出,企业想导入AI,必须要破除为导入而导入的心态、对于AI能力过大期望,以及忽视大数据这三大误区。

近日,东京大学工学研究所教授松尾丰,以及多位AI研究顾问公司专家,在接受《日经商业周刊》访谈时表示,握有决策权的企业高层,对AI的理解不足,又不读书,仓促导入AI,不仅让基层人员忙得团团转,也收不到效果,最后老板们常以“AI没什么用”的结论作收,令人无奈。

1.webp

以上这些话,是进入AI时代的今天,许多企业负责人可能会对下属说的话。

企业负责人认真看待新趋势、积极导入人工智能,原本应是足以振奋士气、激励股价的经营方针,但这些话听在AI专业人员耳里,却是不寒而栗。

2.webp

根据日本信息通信科技顾问公司针对2万多家日本企业的调查,在2018年9月已有近两成受访企业考虑导入AI,另有4.4%的受访企业已正式导入AI。但已导入AI或正考虑导入的日本企业中,有超过九成是在“高阶主管并未理解AI相关技术”的状况下,就展开项目评估或导入。那么,企业对AI的认知贫乏,最容易产生哪些错误呢?

 

误区一:为导入而导入,仓促展开AI项目

“某某公司导入AI成功”、“某某企业成立AI新事业部”...... 媒体追捧报导的AI个案,虽然大部份都还只是实验阶段,却足以诱发企业主的焦虑感,急迫希望套用“AI配件”,让企业华丽变身。

接受《日经商业周刊》访谈的工程师指出,许多客户提出的需求,其实根本不需要AI就可以做到。例如,有业者希望使用AI,判读客户的电子邮件咨询内容,自动生成报价单,但其实只要将客户引流上网,输入几个简单选项,就可以快速产生报价单,根本不用大费周章动用AI技术。但客户的项目负责人往往坚持“还是要用AI才行”,因为“是老板指定要AI的”。

老板们很想尽快对外界宣称,我们公司也做了AI,受访的AI专家表示,这些老板们的心态,就和网红们抢着发表「开箱文」差不多。

 

误区二:只要导入AI,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日本软银(Softbank)就曾因对于AI能力的过大期望而受挫。三年前软银曾为旗下一千多位业务人员开发一套用于手机app上的AI系统(Softbank Brain),希望可解决任何销售问题。例如,业务人员可以询问“客户预算不足,无法扩充IT设备,怎么办?”等开放性的问题,期待「Softbank Brain」能像经验丰富的业务员一样,为前线人员指点有效的销售建议。但实际使用后发现,这套系统常常只能提供「可建议客户导入pepper机器人」之类,任何人都能想到的浅薄答案。原本从经营高层到前线,都为了AI系统沸沸扬扬兴奋不已,但系统上线不到三个月,就因功能低落而乏人问津,几乎无人使用。软银最后缩小了这套AI系统的适用范围,只提供有关B2B机种介绍,续约方案和手机出借等信息,作为前线业务的及时参考。

软银AI事业推进部课长柴谷幸伸表示,“别对AI抱持过高的期待值,要摸索出最务实的解法,这是非常重要的”。若要达到当初设定的强大功能,需要教给AI的范例数量,是笔天文数字,一开始的认知实在太天真。

 

误区三:导入AI时,忽视数据的数量与质量

AI的深度学习,需建立在庞大的数据数据上,但急于追求最先端AI技术的企业家,却觉得花时间搜集数据太低阶。

制造业常见的AI导入案例之一是,透过AI影像辨识,取代人工,抓出生产线上的残次品。但若工厂内过去未曾建置残次品的影像纪录,就必须先在产线上安装摄影设备,从影像数据建立和标记分类做起,逐步确认AI学习的正确度。然而,约八成的客户会说,没想到要花这么多功夫在数据建置上。受访的AI新创公司人员对《日经商业周刊》透露,尽管对客户详细说明数据的重要性,却往往换来客户社长或高层反弹,“这样一点都不AI”,让案子触礁。

Gartner Japan分析师亦贺忠明析指出,日本企业在2016到2018年间,对AI抱持的过度期待达到最高峰,但失败案例一一浮现之后,2019年将进入幻灭期。「当庆典落幕,凑热闹的人潮散去,此刻才是AI时代的正式起步,」亦贺忠明认为,幻灭期后,企业应以更冷静,更长远的眼光,将AI的导入目的,从短期的作业改善,进一步提升为中长期战略,才为真正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及企业价值。

引导页

2019年9月6日 15:3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