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最新汇总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全新的产业浪潮。
我国人工智能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人工智能是全球热议的高频词汇,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国际学术的新热点、新焦点以及产业合作的新机遇。中央层面对人工智能发展高度重视,已陆续出台一系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随着中央层面产业政策不断出炉,各地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日益重视,各地更为具体的措施也陆续亮相。
业内认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型,并正在形成良好的央地联动效应。这不仅有助于中央层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快速落地,还能促进产业加速应用,更快和汽车、医疗、物流、制造业等关键产业融合。
人工智能政策三大类
人工智能政策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当前的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立足当前反观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中央政策汇总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更在2017、2018以及2019年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可以看出在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出台国家战略,抢占人工智能时代制高点的环境下,中国政府把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决心。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优势
荷兰调研分析公司爱思唯尔在北京人工智能科研发展趋势媒体论坛中,引述了其人工智能研究报告《人工智能:知识的创造、转移与应用》。报告分析了全球人工智能科研的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将很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领人工智能浪潮。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引进同样表明,中国的研究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在过去三年,中国学术界所吸引的人工智能人才数量远远超过流失的数量,如果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中国有望在四年内超过欧洲,成为世界上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最多的国家。
事实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78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才开始步入正轨。
世界主要国家人工智能政策发布情况
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比发达国家少积累了超过二十年的时间,但是中国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政策支持:中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自2016年开始,人工智能在政府政策方面获得的支持不断加码,在十三五规划中人工智能被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密集出台了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在内的相关政策(具体政策可参见上述汇总),大力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及研究。
2、数据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网民群体,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8.02亿。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创造了无可替代的优势。凭借着这个优势,中国企业已在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自动驾驶等领域逐渐取得领先位置。
3、人才优势:中国派遣的大批出国研究人工智能的专家,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学术带头人,对人工智能研究开发、产业应用和人才培养相当重要。并且,中国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环境和平台,并吸引着越来越多从事人工智能研发的外国专家来到中国去施展才华。
与此同时,国内众多科技、互联网公司在自动驾驶、医疗影像识别、智慧城市以及语音识别等领域异军突起,奋力追赶世界领先水平:
1、百度: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领先位置。日前,百度发布了全球首个最全面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Apollo Enterprise,这是一套可以加速实现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量产、定制、安全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解决方案。
2、阿里巴巴:近年来,阿里巴巴加快了智慧城市方面的战略布局,先后惠及几十个城市,提升了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和生活便捷度。
3、腾讯:腾讯在AI医疗领域颇有建树。目前腾讯AI+医疗领域研究已从影像筛查进入病理分析阶段,可根据医生的语音指令,自动识别、检测和生成报告,并将检测结果实时显示到目镜中,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度。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战略抓手,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生产力整体提升的重要战略。人工智能研究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必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