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电话

    • 027-85768480
    • 服务时间

    • 24小时全天在线咨询
    • 扫码咨询微信客服

招聘|人才需求 900 万,智能制造工程师和技术员“职”等你来!

官网首页    资讯动态    维识动态    招聘|人才需求 900 万,智能制造工程师和技术员“职”等你来!

今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 16 个新职业。根据《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我国智能制造行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渐增大,且增速快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预计未来 5 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量将到达 900 万人,人才缺口将达到 450 万人。

 

面对发展如此迅猛,

人才缺口巨大的智能制造产业,

你难道不心动吗?

心动就马上行动吧!

 

另外,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这一新职业因何而生?主要职责是什么?职业发展现状怎么样?职业前景又如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给出了回答:

 

一、产生背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主攻方向。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2010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 19%-21% 之间,2018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 26.5 万亿元,占全球的 28%,排名第一。其中,2012 年以来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不断增长,2018 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 17480.1 亿元。尽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在不断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类型集中于中低端技术密集型。而在高端芯片、电子制造等高端技术领域,中国的自给率严重不足,从事制造业智能化所需的软硬件开发与服务人才严重缺失。由此,新职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应运而生,承担着推动中国高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创造全新制造模式的重要职能,助力中国占领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二、职业定义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对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进行设计、安装、调试、管控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工作任务:

  • 分析、研究、开发智能制造相关技术;

  • 研究、设计、开发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

  • 研究、开发、应用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技术;

  • 设计、操作、应用智能检测系统;

  • 设计、开发、应用智能生产管控系统;

  • 安装、调试、部署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

  • 操作、应用工业软件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 操作、编程、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线进行智能加工;

  • 提供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三、当前就业人群分析

 

猎聘大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中国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占整个制造业中高端人才的 35.89 %,与 2016 年、2017 年相比,智能制造人才在制造业人才中的占比呈逐年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1.行业分布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分布在机械与自动化、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制造、新兴医疗制造和能源与环保这六大类行业。通过领英(中国)数据统计,其拥有超过 1300 万的会员中与制造业相关的六大类行业人才数目达到 248 万,其中机械与自动化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相对最多。

 

数据来源:领英数据中心

 

2.工龄分布

 

从业年限上看,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材料制造及能源与环保这三大行业的人才平均从业年限都比较高,并且具备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才占比也相对较大。

 

数据来源:领英数据中心

 

对比智能制造与制造业人才年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制造人才在 25 至 30 岁、30 至 35 岁年龄段的人才占比高于制造业,35 至 40 岁、40 至 45 岁、45 至 50 岁、50 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才比例均低于制造业,说明从事智能制造岗位的年轻人比传统制造业更多,年龄优势能给智能制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3.企业规模

 

据统计,中国有 450 万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未来 10 年或 20 年,至少有 20% 的企业要转型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一个数以十万亿计的市场正在缓缓展开。

 

2014-2015 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骤增,处上升风口时期,工业巨头、互联网科技等领域企业拓展业务范围,积极转型,进军智能制造行业。2015 年新增企业数量达到顶峰,2016 年以后,中国智能制造新增企业数量开始降低,开始纵向拓展和深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

 

数据来源:CVSource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在地域分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普遍分布在一线城市,广东省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

 

数据来源:CVSource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4.学历分布

 

通过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进行调研,高职学生占比最高为 39.48%,紧随其后的是本科及以上的,所占比例为 38.1%;中职学生占比 11.8%;剩余 10.62% 则为内部转型、社会外招。

 

数据来源:《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5.薪资水平分布

 

据调研,根据个人岗位和职责的区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年薪最高可达 30 万。

 

 

6.企业分布

 

据《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报告显示,智能制造企业数量排前十的城市,分别是苏州、宁波、上海、重庆、深圳、东莞、佛山、天津、无锡和杭州。其中苏州数量最高达 6653 家;宁波和上海旗鼓相当,分别为 5215 家和 5131 家。

 

资料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近年来,相关部门机构陆续出台政策法规,扶持和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其中,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从 2015 年开始,已公示了四批,总数为 307 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从 2016 年开始,已公示共三批,总数为 509 个;两个试点项目共有 816 个项目。

 

数据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在智能制造的产业链上,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是智能制造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设施。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园也是数量最多的产业园类别,达到 111 个。其次是综合园区,达到 96 个。新材料园区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引擎”,应用非常广泛,产业园区达到 92 个。

 

资料来源:《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

 

四、职业发展通道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就业岗位的职责分为技术应用类和技术开发类,是贯穿智能制造企业从产品开发、应用调试到售后维护整个过程的重要角色。对个人而言,工程技术人员在经历岗位历练和技能水平提升后,可晋升工程师/高级技师。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价值:

 

对个人价值:新的职业选择,形成复合型人才竞争壁垒,拥有良好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对企业价值:推动企业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的转型,有助于企业规划生产流程和工艺,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社会价值: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顶梁柱”式人才,推动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技术革新也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未来市场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分析显示,2010-2018 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8 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 17480.1 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 16.5%,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般发达国家智能制造产值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 25%-30%,我国目前智能制造行业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 20% 左右。根据《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我国智能制造行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渐增大,且增速快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预计未来 5 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量将到达 900 万人,人才缺口将达到 450 万人。

 

随着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普及应用,需要大量操作、调试、维护、维修和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根据调研显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和应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数按照本科、高职和中职培养需求分解,具体如下表:

 

数据来源:《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六、专家观点

 

中科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设计得出来、制造不出来的例子屡见不鲜,制造工艺核心技术不过关而导致生产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要为传统行业赋能,颠覆性成果制造人才也正面临巨大缺口,技能人才能力水平和操作规范与颠覆性产品研制要求不匹配,技能人才结构老龄化,智能化产品生产高技术人才急缺。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卡脖子”的问题,目前我国急需四类人员:高端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转化成果行业应用人才、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承担了后两种人才的培养,占整个高等教育结构的 70%。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在题为《面向产业变革的高职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的主题报告中强调,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的不尽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急需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立德树人,师者为先,下一步行业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与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型师资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上。聚焦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人工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协调创新,加大对院校新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的引导力度,加快院校乃至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优化,这也是当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在“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制造 2025”战略规划的实施,关键是要有升级版的劳动力结构与之相适应,要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要有多元的能力特征,要有卓越的综合素质。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

 

七、典型人物案例

 

1.章跃洪:疫情之下智能制造团队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

 

疫情当前,防护口罩供应量严重短缺,然而浙江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购入的设备却无法扩大产能。困难之下,党员智能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章跃洪,带领一批党员老师站了出来。他们来到厂家,5 人一天 24 小时泡在厂里,起早贪黑地干,终于克服了新设备安装粗糙、零配件不齐、设计缺陷等诸多困难。成功的背后是团队成员平均每条生产线要调试 50 多个生产环节,没日没夜地帮助调试生产,终于使生产线上制造出了合格的产品。

 

据统计,智能制造技术团队 50 余名党员,近期已为金华市区 20 余家企业的复工复产现场解决生产问题,对接技术难题 20 余项,通过校企联合“突击攻关”,帮助企业按下复产的“加速键”。

 

 

2.陈晓庆:智能制造技术暖男自主创业,用心做项目赢得龙头企业授权

 

陈晓庆,毕业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5 年实习期间,在一家企业担任部门总经理助理和项目经理,为他后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 年 11 月,陈晓庆在科教城大创园创业并成立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涵盖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售后维护等业务,涉及机加工上下料、冲压生产线、焊接单元等。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工作经验,陈晓庆在创业后稳步推动公司发展。目前公司年均机器人销售量 20-30 台套,并得到国内龙头工业机器人公司华东区搬运类集成伙伴授权。“每个客户的产品以及应用场合都不一样,对于每一个客户,我们都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用心做好每一个项目。”

 

 

3.李德明:智能制造技术改变人生,创业两年多营收破千万

 

2016 年李德明和所有毕业生一样怀揣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在常州这片沃土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作为职场菜鸟的李德明,毕业后走进与他专业对口的机器人贸易公司,成为普通的销售服务职员,不断放低姿态,虚心向前辈老师学习专业知识,积累人脉资源,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基层岗位上深耕细作。

 

2017 年年初,李德明在和行业前辈、同事们理性分析创业条件和市场前景后,依托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抓住机会,创立属于自己的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多来公司营业收入突破 1000 万元。李德明通过智能制造领域自主创业完成了一次人生蜕变,梦想也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参考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务微信(微信号:rsbzwwx)

 

作者简介: 武汉维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信息安全、互联网营销、健康护理等多领域、多层次「新工科」「新职业」人才培养与输送。公司立足湖北科教大省,辐射全国,提供专业共建、师资培训、联合实验室、科研项目合作、实习实训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与诸多产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融合产业先进技术,为金融、医疗、教育、安防、交通、零售、制造、农业等行业用户,提供多维解决方案。在全国众多院校、企业、研究机构、投资界等多方合作发展中发挥纽带作用,为推动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9月9日 15:4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