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上扬!国内机器人产量锐增,中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亟待解决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重创世界经济,但国内机器人产业却逆势上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需求自 3 月以来持续复苏,9 月单月产量达 2.32 万台,同比增长 51.4%,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服务机器人产量也实现了单月 70% 以上的同比增速。
这些「新生」机器人都去哪儿了?作为智能制造领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机器人产业高速增长受哪些板块驱动,对中国制造业意味着什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又能产生什么影响呢?
机器人都去哪儿了?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有 60% 左右应用于汽车制造业以及 3C 电子行业(即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行业)。」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梁万前说,进入二季度,这两大板块的回暖,稳住了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自 4 月份首次转正以来,持续增长,进入三季度,连续三个月保持在 10% 以上,其中 1 月至 8 月、1 月 至 9 月增速均保持在 11.7% 的高位。
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尽管 1 月至 9 月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同比下降 16.7%,但自 3 月以来累计同比降幅逐月收窄。
从机器人产业上游的视角来看,「今年我们来自新基建板块的订单强势增长,特别是轨道交通领域需求表现亮眼。」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远告诉记者。
北醒作为国内激光雷达企业的代表之一,对下游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板块的回暖尤为敏感。
「激光雷达是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各类可动高端智能装备的核心部件,相当于这些装备的「眼睛」,是高端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产品。透过激光雷达这扇窗口,不仅可以观察国内制造业的变化,有时对全球经济走势也可窥知一二。」李远说,自今年 7 月开始,公司激光雷达产品的欧美市场出口量回升。
工业机器人下游产业、与新基建概念相关的挖掘机数据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李远的观点。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今年 9 月纳入统计的 25 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各类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 64.8%,其中国内销量同比增长 71.4%,出口同比增长 31.3%;1 月至 9 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 32%,其中国内同比增长 33.2%,出口同比增长 22.2%。
被业内称为「空中机器人」的无人机,是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也是激光雷达的应用领域之一。
「今年国内经济「重启」后,我们的订单比以前更多了,水利和电力巡检、环保、安防等板块的需求增长明显。」一家无人机企业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虽然公司出口受到了国外疫情的影响,但内销需求较高。
除了上述领域,线缆、水泥、钢铁、家具、建材、药品、以及口罩和防护服等轻工领域今年的机器人需求也有所增加。
「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进一步推广,汽车制造和 3C 电子行业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份额份额正在变小。」梁万前说。
在服务机器人方面,今年以来,服务机器人进一步深入到医疗、家居、餐饮、物流仓储、环卫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小 AI 同学」和扫地机器人的服务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传菜机器人也出现在一些单位的食堂了。
机器人需求缘何锐增?
分析今年机器人产量和需求锐增的动因,离不开疫情的大背景。
「从下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数据的增量来看,其中有上半年因疫情导致的需求积压,在下半年全面复产后集中释放的贡献。」梁万前说,但更重要的是疫情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负责人观念的改变,以及劳动力供给格局的改变。
事实上,在疫情发生之前,一些城市用工荒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机器换人的步伐早已开始,只是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末,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 17952 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 384 万人,同比下降 2.1%。
「疫情发生后,人员回流受到了限制,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生产陷入停顿。虽然后来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考虑到疫情反复的风险,部分一线工人最终还是选择在家附近找工作,不愿远走。」梁万前说,这让一些企业下决心采购机器人,投资智能化生产线。
作为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的上游企业,德国软件公司思爱普(SAP)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Mark Gibbs)也注意到了下游用户的这一变化,以及关于智能化转型的更深远考虑。
「在疫情之后,我们发现企业除了关注运营效率的提升,还会关注自己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以及员工团队的韧性。我觉得这是疫情发生之后带来的宏观趋势。」纪秉盟说。
「疫情加速了很多单位,对无人操作的思考。」上述无人机企业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南方发生大范围洪灾,水利、电力巡检需求加大,用无人机巡检,不仅巡检范围更大,而且可以实现无接触巡检,这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现实选择。
此外,据梁万前介绍,国内机器人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成本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下降,性价比显著提升,这让部分企业不只有需求,而且有能力配备智能化生产装备。
在政策层面,纪秉盟认为,新基建加上中国其他的一些政策,以及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的有效手段,为中国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营商经济环境,能够让新技术迅速为企业所采纳,助力经济可持续修复。
「我们认为,今年以来,国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也促进了工业机器人需求的恢复,不少设备供应商表示其客户获得贷款的难度远小于以往。」平安证券分析师胡小禹表示。
机器人产业有望进一步增长
展望未来,多位专家都看好「机器人产业的成长性」,认为这既有政策支持,也有市场需求支撑。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明确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列入其中。
思爱普有关负责人判断,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制造业可能走一条不一样的工业 4.0、智能制造之路,甚至迎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拐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机器人产业有望得到更多支持。
「长远来看,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设备,将是一个成长动力充足、充满投资机会的行业,且此次疫情提高了中小企业进行产线自动化改造的积极性。」胡小禹等认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推广计划。
在地方层面,也不乏机器人产业的支持计划。以北京为例,今年 6 月北京经开区制定了新的产业规划,提出以实现 6000 亿元产值目标进一步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其中就包括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疫情对机器人产业的影响,梁万前预计,今年工业机器人产业整体可能跟去年持平,或者略有增长,明年会有较大增长。
中国电子学会则预计,2020 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40 亿美元。
但胡小禹等也提醒,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力不济的厂商可能会面临毛利率大幅下滑的风险。若全球经济因疫情影响出现严重衰退,将对设备行业的需求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机器人产业的增长。
「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在中上游的自主率,也要提升最终产品的附加值。」李远说。
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随之增长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智能制造的推进,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普及应用。虽然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机器人技术研究与本体研制方向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在硬件基础与技术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但现场调试、维护操作与运行管理等应用型人才依然缺乏。中国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岗位设置随之发生变化。一些传统岗位正在消失,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应运而生。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量在智能制造不断深化中变得更大。
一般发达国家智能制造产值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 25%-30%,我国目前智能制造行业约占高端装备制造业 20% 左右。根据《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我国智能制造行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渐增大,且增速快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预计未来 5 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量将到达 900 万人,人才缺口将达到 450 万人。
根据调研显示,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和应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数按照本科、高职和中职培养需求分解,具体如下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在题为《面向产业变革的高职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的主题报告中强调,人才紧缺和培养体系的不尽完善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问题,急需产学研用各界通力合作,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立德树人,师者为先,下一步行业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与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型师资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上。聚焦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人工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协调创新,加大对院校新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的引导力度,加快院校乃至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优化,这也是当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加快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优化,苏州富纳艾尔科技有限公司斥巨资建设了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智能制造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共享平台,打通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最后一公里的「富纳智能制造学院」。学院融合深厚产业背景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基因,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全球各大院校及企业开展合作。在先进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的基础上,开发了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工控软件四大系列 30 余门课程;课程内容涵盖 PLC、电力拖动、工业机器人、触摸屏、上位软件、自动光学检测等热门应用;实训硬件品牌涵盖西门子、三菱、ABB、KUKA、松下、欧姆龙、汇川、基恩士、康耐视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富纳科技公司总部
现在,为培养更多智能制造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管理人才,同时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需求,其全资子公司苏州富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涵盖智能工厂设计规划、智能产线开发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售后服务、工业视觉系统售后服务、工业互联网开发与运维等。)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招聘实习生,工作岗位为智能制造见习工程师和技术员。公司将依托「富纳智能制造学院」先进教学方式,以真实的产业需求与项目实战为导向,让学生真正的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牢牢掌握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职位发展方向
招聘需求与福利待遇详情如下
▼
岗位职责:
1、自动化设备电气安装:生产物料管理、电气配盘、配线、识图接线、整机走线、通电测试、线整改;
2、自动化设备机构安装:生产物料管理、模组装配、轴系安装、精度调整、机构整改、打包;
3、自动化设备调试、IO 检测、软件设置、可靠性测试。
任职要求:
1、学历:全日制大专(或五年制高职)实习生;
2、年龄:满 18 周岁;
3、性别:男生;
4、专业:机械机电大类、计算机信息大类、汽车大类;(注:其他专业有志于从事智能制造行业的可适当放宽);
5、证书:持有人社部电工中级、钳工中级、模具工中级或以上证书者优先;
6、素质:有团队意识、责任心强,有一定抗压能力;
7、态度:工作主动,愿意出差(江苏省内、长沙)。
福利待遇:
1、综合薪资不低于 4000 元,公司包食宿;
2、公司免费现场专项技能培训,提供 600 小时在线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含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PLC 应用技术、装备制造工艺等,颁发相应证书);
3、实习表现优异经考核合格者,可正式入职智能制造工程师、技术员岗位,起薪 5000-7000 元。
感兴趣的童鞋
就赶快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投递简历吧
▼